|簡體中文

比思論壇

 找回密碼
 按這成為會員
搜索



查看: 1137|回復: 3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内幕!微软新CEO纳德拉脱颖而出的背后故事

[複製鏈接]

6385

主題

19

好友

2萬

積分

版主

美腿丝袜控…

Rank: 7Rank: 7Rank: 7

  • TA的每日心情
    奮斗
    2024-9-4 21:16
  • 簽到天數: 2192 天

    [LV.Master]伴壇終老

    推廣值
    0
    貢獻值
    9667
    金錢
    57608
    威望
    25644
    主題
    6385

    文章勇士 回文勇士 文明人 附件高人 文章達人 附件達人 中學生 高中生 大學生 教授 愛因斯坦 永久貴賓 簽到勳章 簽到達人 男生勳章 版主 伴壇終老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14-3-7 11:22:45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在一个月前接替史蒂夫•鲍尔默(Steve Ballmer)担任微软新任首席执行官的萨提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已经开始在这家软件巨头身上打上自己的烙印。他在本周一宣布,微软高管托尼•贝茨(Tony Bates)和塔米•莱勒(Tami Reller)将从公司离职,这也是自纳德拉被任命为微软CEO之后对该公司管理层进行的首次调整。他随后任命此前负责广告和战略的执行副总裁马克•佩恩(Mark Penn)为首席战略官。任命佩恩担任首席战略官预示微软将在营销和公共关系方面采取积极的方法,佩恩在微软以进行反谷歌网站的“Don't Get Scroogled!”活动而闻名。

      鲍尔默与董事会之争:微软是软件公司还是硬件公司

      此前,是否进军硬件业务成为横在鲍尔默与微软董事会之间的最严重分歧,而纳德拉则将通过施加自己的影响力来继续推动微软向硬件业务发展。据消息人士透露,早在去年8月鲍尔默宣布卸任计划之前,微软的一些董事就对他心存不满,并开始研究采取何种措施才能让鲍尔默主动辞职,其中就包括聘请鲍尔默也仰慕的福特汽车公司CEO阿兰•穆拉利(Alan Mulally)接任微软CEO。不过,随后穆拉利在接受美联社采访时表示,他将至少在福特任上工作至年底,进而否认了他将出走微软的传言。

      另据消息人士表示,鲍尔默曾经在董事会上大发雷霆,并直接导致他与董事会之间的关系降至冰点。在去年6月召开的微软董事会上,鲍尔默愤怒的吼声从会议室外都能听得到。当时,鲍尔默刚刚得知,董事会并不支持他收购诺基亚旗下两个业务的计划。

      导致双方关系紧张的导火索就是鲍尔默当时收购诺基亚硬件部门的提议以及双方在微软定位上存在的长期分歧。当时几位董事和时任微软董事会主席的比尔•盖茨(Bill Gates)最初都不支持微软进军智能手机硬件业务。而当时在微软负责管理云计算和企业运营业务的纳德拉起初也对此持反对态度,但后来他却改变了主意。

      对于微软发展方向的担忧已经持续了数月之久。对于部分微软董事来说,问题已经转移到鲍尔默是否应该继续领导微软上了。微软董事会当时对鲍尔默不听劝的态度非常不满。而对于部分董事来说,鲍尔默本人对董事会不支持收购诺基亚决定的反应成为他离职的最直接原因。

      微软的女新闻发言人道恩•鲍普兰特(Dawn Beauparlant)表示,鲍尔默拒绝对此发表评论。汤普森、盖茨和纳德拉都拒绝接受媒体采访。

      董事会施压挤走鲍尔默,失去盖茨支持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在过去的十多年里,微软董事会几乎事事都顺着鲍尔默。不过,在2012年上半年,两位外部高管的加入开始使形势发生变化,他们分别是赛门铁克(Symantec Corp.)前任CEO约翰•汤普森和希捷科技(Seagate Technology Plc)CEO史蒂夫•卢克佐(Steve Luczo)。在成为微软董事后,汤普森和卢克佐便联合其他董事向鲍尔默的权威发起挑战。

      由于微软在竞争中始终落后于其他主要对手,因此一些董事变得非常不安。后来,鲍尔默向董事会推荐穆拉利作为CEO的候选人,而当时正在设法挤走鲍尔默的部分董事也在7月开始探讨聘请这位福特公司CEO的可能性,以便劝说鲍尔默主动辞职。不过在去年8月,当时57岁的鲍尔默就宣布了他的退休计划。

      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高级副院长杰弗里•索南费尔德(Jeffrey Sonnenfeld)表示,除非失去了盖茨的支持,否则鲍尔默绝不会主动宣布辞职。盖茨曾在1980年极力劝说鲍尔默辍学加入微软公司。他们俩的交情可谓众人皆知。

      据消息人士透露,盖茨和鲍尔默最终在进军硬件业务方面出现分歧。该知情人表示,盖茨当时并不赞成微软应该生产自有品牌手机的决定,而盖茨的这种不支持态度深深伤害到了鲍尔默。在去年11月的股东大会上,两人甚至是在微软法律总顾问布拉德•史密斯(Brad Smith)的极力劝说下才共同上台的。

      收购诺基亚的风波

      据消息人士透露,当时即使是鲍尔默的高管团队也对收购诺基亚手机业务意见不一。在专门针对这笔交易的投票中,有几位高管最初也投出了反对票,其中就包括纳德拉和贝茨。不过,此后纳德拉选择支持鲍尔默的决定。

      去年7月,由于Surface销量惨淡,微软直接蒙受了令人吃惊的9亿美元资产减记损失。这更加验证了部分董事对微软将在进军硬件市场过程中遭遇艰难时刻的判断。

      去年8月22日深夜,鲍尔默宣布将在23日对外公布他的离任决定,这让他的高管团队颇为震惊。据知情人透露,当时只有诺基亚的席拉斯玛和埃洛普两位微软的局外人事先得到了通知。在对外宣布离职之前,鲍尔默分别给席拉斯玛和埃洛普各打了15分钟电话,目的是向他们保证微软会如约完成收购交易。

      鲍尔默宣布退休之后

      而此后一周,微软的投资人资产管理公司ValueAct面临着两种情况:选择发起针对微软的代理权争夺战,获得一个席位;或者是微软董事会主动向该公司提供一个席位。8月30日,微软宣布ValueAct总裁梅森•莫菲特(Mason Morfit)将在2014年第一季度出任公司董事。

      莫菲特本月就要成为微软董事会的一员了。而他仍将要求微软把业务中心移回到提高应用程序销售以及提供针对其他操作系统和企业软件的服务上来,并强调微软的主打市场不应该是消费硬件产品市场。

      微软曾聘请高管猎头机构Heidrick & Struggles International Inc.帮助该公司寻找新任CEO的候选人,并任命盖茨、汤普森、卢克佐和美国银行前任首席财务官查尔斯•诺斯基(Charles Noski)组成了四人委员会负责新任CEO的提名工作。汤普森表示,他们最初拟定了一份超过100人的候选名单。

      据知情人表示,鲍尔默曾经询问埃洛普是否对微软CEO一职感兴趣。由于担心CEO无法拥有足够的灵活性,埃洛普当时表示,他需要确认盖茨和汤普森是否真的是想做出改变。在得到两者的肯定答复后,埃洛普同意参与CEO面试。

      穆拉利性格自负,终退出CEO竞聘

      据消息人士透露,最初,董事们认为微软应该优先提高管理技巧,而福特CEO穆拉利最为合适。因为穆拉利是个“擅长让公司复兴的能手,善于处理机构改革相关事务”。自2006年从波音转投福特以来,穆拉利已经扭转了这家汽车巨头的命运。在此过程中,他既没有让福特寻求破产保护,也没有伸手向美国政府寻求资金援助。

      但此后,盖茨和其他董事做出判断,微软需要一位业内人士来领导。据熟悉搜寻新任CEO事宜的知情人表示,此时穆拉利个人的自负也成为阻碍他担任微软CEO的因素。该知情人透露,虽然与微软CEO搜寻委员会成员进行了会晤并表达了自己对该职位的兴趣,但穆拉利拒绝参加正式面试。到了12月初,穆拉利担任微软CEO的机会逐渐变得渺茫起来。

      据一位接近穆拉利的人士透露,当时穆拉利之所以选择退出微软CEO的竞争,一方面是因为他担心今后他会有多大权利来做出决定,另一方面是因为他对微软此次CEO甄选过程的公开性表示质疑。

      纳德拉脱颖而出

      到了去年12月,纳德拉成为微软CEO内部候选人的最有力竞争者。而据知情人透露,当时著名移动芯片厂商高通(Qualcomm Inc.)的首席运营官史蒂夫•莫伦科夫(Steve Mollenkopf)成为外部候选人的佼佼者,并成为纳德拉的有力竞争对手。而不被微软董事会成员所知的是,由于害怕失去莫伦科夫,高通董事会加快了自己的CEO接任计划,并抢先任命莫伦科夫为CEO。就在彭博社报道莫伦科夫成为微软CEO主要候选人之后不到24小时,高通就宣布任命莫伦科夫为该公司CEO。

      投资机构Robert W. Baird & Co.的分析师杰森•诺兰德(Jayson Noland)指出:“对微软某项业务十分熟悉的人可能对该公司的其他业务并不了解。很难找到一个能够对微软全面熟悉的专业人士。”

      今年1月,微软董事会在纽约召开的一次例会上最终选择了46岁的纳德拉担任该公司CEO。后来,现年58岁的盖茨辞去了董事会主席一职,并开始担任微软的技术顾问。而据知情人透露,纳德拉也确实请求盖茨担任顾问一职。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按這成為會員

    無效樓層,該帖已經被刪除
    無效樓層,該帖已經被刪除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按這成為會員

    重要聲明:本論壇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比思論壇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讀者及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於有關情形下,讀者及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 由於本論壇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及用戶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比思論壇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 (刪除前或不會作事先警告及通知 ),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如有任何爭議,管理員擁有最終的詮釋權。用戶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

    手機版| 廣告聯繫

    GMT+8, 2024-11-10 06:28 , Processed in 0.031281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頂部